
裁判怕了烟台人
说烟台是篮球之乡不仅因为它是中国最早引入篮球运动的城市之一,还因为这里为国家队输送了众多名门战将,这些人至今还活跃在中国篮坛中,更因为这里的人们对篮球的热爱要远在其他城市之上。
早在1904年,烟台的芝罘区引入了篮球运动。不过当时这项运动还被称为 “筐球”。十年后,美国人拜克来到烟台的实益学馆,开始向人们传授篮球技术。同年秋天,实益学馆与西侨队进行了一场比赛,结果以13比8取胜。这也是有史记载的在中国首次举行的“国际”比赛。
烟台的城市人口排名在山东省的第4位,但山 东 队 的CBA主场却选择了烟台。山东队主教练巩晓斌对此解释道:“在这里打球很容易赢。”教练所看中的是这里球迷对篮球的热情,这也许要归功于当时的山东队有4名球员鞠维松、成志明、魏志和孙杰均来自烟台。另外,原国手范斌也是烟台人。
烟台人爱看篮球比赛,也能看懂篮球比赛。曾有CBA主裁判对在烟台比赛有些“苦恼”——“在烟台不好干,你一有失误,准有人能看出来。”30年前,烟台的男女篮均进入全国篮球比赛的前8,就连许多省队都不是烟台的对手。取得这样的成绩可能源于烟台篮球夯实的群众基础。
当时的烟台,几乎每个县市都有自己的篮球队,每到周末,这些球队都要互相切磋球艺。看球的人也是早早就要来占座,否则只有站着看球的份儿。但进入90年代后,烟台的篮球设施相对滞后,市民们纵使对篮球的热情不减,但却“难为无米之炊”,没有足够的篮球场地,群众打篮球的需要也就很难满足。
记者 侯佳婧
|